首頁 > 店名大全

如何制作糝湯?

編輯:楓葉 日期:2024-01-10 04:42:02 分類:店名大全

糝湯”是流行魯南臨沂一帶的小吃,也是流行魯西南濟寧等地的小吃。“糝湯”的起源和主要流行地,從網上看,都說是屬於臨沂。

“糝湯”的“糝”,在魯南、魯西南隻讀作“sha”,與“啥”同音。“糝”字的讀音和意義,據臨沂方面考證,一說與清朝皇帝乾隆有關,一說與東晉“書聖”王羲之有關。具體與誰有關,能否二選一,他們自己內部有兩傢意見,並不一致。我個人認為,為便於統一認識、統一形象和品牌,臨沂方面可由權威部門出面,對兩傢意見進行協調和商量,或采取投票的方式決定取舍。不然,一傢人總說兩傢說,婆說婆有理、公說公有理,老那麼爭下去,容易讓外人見笑。

在此問題上,濟寧及其他地方,基本沒有參與爭論,保持緘默,光吃不說,“食不語”,表現得比較清醒、冷靜、理智和客觀。

檢索臨沂方面提供的資料,“糝湯”,有豬、牛、羊、雞、魚等諸多湯品,是用這些食物的骨肉與麥仁或大米、小米、高粱等一同熬制而成,稠乎乎的,類似於古代隻限於貴族食用的“羹”或“肉羹”。後又檢索瞭一下,類似的這種湯,在寧夏西北地區被稱為“米肉粥”或“肉粥”,是回族人傢的傢常便飯,當然人傢隻用牛羊等清真食物熬制。西式餐廳的牛肉湯,也是加瞭粉子並同樣熬得稠乎乎的,不知能否一同視為“米肉粥”、“肉粥”或“羹”、“肉羹”或“糝湯”、“糝”。

還有一種介紹說,糝湯是從元代由蒙古傳入中原及運河流域的,後於明末清初資本主義萌芽時期開始在商埠、鬧市、驛站、碼頭等客源充足的地帶擺攤設點,批量發展。對此種說法,我以為有一定道理,但也認為,中原及運河流域歷來為農業地區,是華夏的糧倉,祖先們既然能發明米罐菜甏飯碗水缸等制陶技術,那麼在煮肉煲湯時順便抓把稻米谷子大麥仁放進去,使“肉”、“湯”、“飯”三合一,應該不是什麼難題,隻是沒有“糝湯”這個後世的稱呼罷瞭。

但不管怎麼說,不管“糝湯”是與皇帝有關還是與“書聖”有關,或與其他什麼有關,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:“糝湯”是個好東西,養人。

在臨沂、在濟寧,“糝湯”屬於早點,主要以簡陋的路邊店和地攤兒經營為主。搭個棚

、支口鍋、落個鏊子、擺幾張桌凳,即可起早貪黑燒湯、搟餅,開張經營。有賣的就有買的,隻要主人勤快,不辭辛苦,一般的攤點兒都能維持下去,有的能持續幹幾年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,發展成為祖傳的老店。估計堂堂清帝乾隆所喝的“糝湯”應是由老店特別制作和奉獻的。

在純農業時代,“糝湯”與其它飲食的做法,想必沒有太多的講究。那時的“糝湯”應該是本色食品,使用的都是無污染、無公害、無食品添加劑的有機綠色原料,即使是“藥料”也不會有動則幾種、十幾種、二十幾種的“祖傳秘方”。那時的“糝湯”應該是真正的原汁原味。

臨沂與濟寧的“糝湯”,經營場所都差不多,但各有不同風味和特點。臨沂的表現為油、熱、辣、咸、黑、稠,味道厚重,顏色不大好看,粘乎乎一碗下肚,得喝一上午熱水才能沖開;濟寧的清、淡、香、白,不稀不稠,不咸不辣,喝下去很暖胃。臨沂的辣是胡椒起的作用,濟寧不放胡椒,放幾縷薑絲,不吃薑絲不顯辣。濟寧湯菜受淮揚和蘇杭影響較大,菜肴和湯品講求清淡、鮮亮,口味適中。

濟寧的“糝湯”,以“羊糝湯”常見,個別賣“羊糝湯”的還兼賣“羊湯”,或以賣“羊湯”為主,兼賣“羊糝湯”,店牌上同時寫著“羊湯羊糝”。這樣的店往往不如集中精力單賣一種讓人感到正規、正宗。

濟寧喝“羊糝湯”通常會侵個雞蛋,將生雞蛋磕在湯碗裡,打散,然後從鍋裡舀出一勺滾湯倒進去沖開,並順便在湯面上捏撒上幾絲薑絲、點幾滴香油,有的還撒點芫荽,不僅好看,喝起來還很是味。

喝“羊糝湯”可配油餅或幹面餅,泡著吃,或抹點紅辣椒糊子幹吃並喝湯順順,以免噎著。油餅或幹面餅,糝湯店自己做,也有的小店、小攤兒從別處批發,賣現成的,省事。

濟寧的“羊糝湯”,各傢做法大同小異。“羊糝湯”以羊大骨、大梁骨和羊肉為主料,以麥仁和稀面糊為輔料。調料主要有薑、鹽、料酒、羊油、香油、辣椒油、芫荽等。藥料主要有白芷、砂仁、懷山、草寇、肉蔻、豆蔻、草果、香葉、丁香、花椒等,其中白芷用帶皮整塊的,三塊或四塊直接下鍋,其他需要裝進藥料包,趁機下鍋。各種藥料的多少和搭配比例以及何時下鍋、何時撈出,是經營秘密和秘方,我知道,但不便寫明,也不轉讓。能寫明的都是大傢喝湯時能親眼見到的,不保密。

燒“羊糝湯”,事先須將羊骨頭和羊肉用清水浸泡祛除污血和膻腥,一般冬天浸泡12小時以上,夏天8小時左右,夏天要換幾次水,以免把骨頭和肉泡臭瞭。麥仁和稀面糊也需事先泡泡,麥仁泡軟後單獨煮爛再摻和進燒好的糝湯裡,泡稀面糊的水要倒掉,重新換上清水攪拌均勻後再慢慢邊攪拌邊下鍋,這樣湯裡不會起面疙瘩。薑要各切成末和絲,末一碗、絲一碗,薑末與涼水一同下鍋,用於祛腥;薑絲專門撒在盛好的湯碗裡,可提前用清水泡泡,去辣生脆。泡薑絲的汁水千萬別倒瞭,要將其倒進湯鍋裡,祛腥增鮮。

燒“羊糝湯”的鐵鍋是特制的專門加瞭約高20公分鐵皮箍圈的深湯鍋。“竹竿巷”的鐵匠鋪有賣。爐子一般砌個地鍋腔子,燒煤炭,煤炭的火,猛、穩,大小可調控。

“羊糝湯”作為通常的早點,買賣人傢要趕在早晨6點前開門營業,就需凌晨1點左右開始忙活。燒湯、活面、搟餅、切肉,幾個人同時分工進行。濟寧有幾傢買賣比較興旺的糝湯店,幹活的都是20歲左右的女孩子,不分冬夏,天天從凌晨1點一直幹到上午10點、11點左右,十分勤苦。

糝湯店開得好壞關鍵在湯,因此負責燒湯的或是老板自己及傢人,或是交辦給非常信任、放心的熟練工。燒湯環節涉及許多技巧甚至秘方,專事燒湯的雇工大多與老板有直接或間接的親戚關系。

每天凌晨1點左右,開始點爐子生火燒水,一大鍋燒開,約1個半小時,到2點30分左右。水開後放骨頭熬骨頭湯,大火熬約2小時,到4點30左右。湯見濃白,接著放羊肉,開鍋,大羊煮45分鐘,小羊煮30分鐘,全部煮完撈出來,在5點15左右。然後倒稀面糊,中火,邊熬邊攪,至5點30左右成湯。之後,小火、微火,一直保持至9點半左右將湯舀凈賣完。

一大鍋湯,買賣特好的店,平均每鍋能賣出1000碗,稍好的能賣出600—800碗,稍差的在300碗左右。各傢燒多少湯、賣多少碗,都有數,一般不會浪費。店裡自己加工的油餅或幹面餅,也掌握在可控范圍內。如按300碗銷售量,需兩袋100斤面,按烙好的餅1斤出1斤3兩計算,100斤面至少能烙出130斤餅。煮好的羊肉不現賣,而是涼透後放冰櫃裡冷凍至生硬,便於切薄片撒到湯裡,或單獨加醬油、蔥絲調拌。熟羊肉的銷售量,按售300碗湯算,每天大約能售出30——40斤。

現在糝湯加雞蛋一般賣1塊5每碗,油餅或幹餅約2塊7每斤,熟羊肉30元每斤。一個平均每天賣300碗的小店,忙活一大清早、一大上午,掙不多,也就平均每天純利200到300塊錢。好的,能凈掙500左右,特好的如“小南門”的"楊傢",如"太東商城"的"劉傢",都是每天早晨排著長隊喝湯吃餅的,人傢是掙一千還是兩千,咱不好亂說。

濟寧城裡經營“糝湯”在二十年以上的,我認識的有兩傢,一傢是原“小閘口”運河西岸的“金傢”,一傢是市委黨校路對面、“半截閣”路口的“王傢”;經營時間在十年以上的,我認識的也有兩傢,一傢是“小南門”的“楊傢”,一傢是“楊傢”北邊、“十五中”北側的“黨傢”。

以上四傢,均為回民開辦,做法和味道是正宗的“清真”。“金傢”和“王傢”的路邊店,沒有字號,隻在門口擺個寫著“糝湯”的牌子,“金傢”因所在地拆遷,前幾年不知搬往何方,“王傢”一兩年來斷斷續續,有時幹、有時關門。“楊傢”和“黨傢”兩傢買賣做得一直火紅,“楊傢”從十多年前路邊的糝湯棚子發展到前幾年的“三層樓”——字號為“楊興海糝湯”;“黨傢”的店鋪雖破,卻不妨礙其在07年初正式組建餐飲公司,廣招加盟,品牌叫“黨記糝湯六百碗”。

這四傢,除“金傢”外,王、楊、黨三傢多少有拐彎摸角的親戚關系,彼此偶爾見面會交流些如何改進糝湯、進一步提升質量和口味的問題。三傢中,黨校“王傢”的老王年齡最大,今年已年邁70。老王在80年代初40多歲的時候開始擺攤兒,先是在黨校東側的路口,擺瞭十多年,90年代後,在黨校路對面的“半截閣”街道路口置辦瞭門面,有瞭固定場所。老王的店屬於小店,每天也就賣個400碗左右,收益較穩定,日積月累也較為可觀。兩年前買賣正常的時候,雇有6到8個員工。

“糝”是由什麼做的

糝湯”是流行魯南臨沂一帶的小吃,也是流行魯西南濟寧等地的小吃。“糝湯”的起源和主要流行地,從網上看,都說是屬於臨沂。

“糝湯”的“糝”,在魯南、魯西南隻讀作“sha”,與“啥”同音。“糝”字的讀音和意義,據臨沂方面考證,一說與清朝皇帝乾隆有關,一說與東晉“書聖”王羲之有關。具體與誰有關,能否二選一,他們自己內部有兩傢意見,並不一致。我個人認為,為便於統一認識、統一形象和品牌,臨沂方面可由權威部門出面,對兩傢意見進行協調和商量,或采取投票的方式決定取舍。不然,一傢人總說兩傢說,婆說婆有理、公說公有理,老那麼爭下去,容易讓外人見笑。

在此問題上,濟寧及其他地方,基本沒有參與爭論,保持緘默,光吃不說,“食不語”,表現得比較清醒、冷靜、理智和客觀。

檢索臨沂方面提供的資料,“糝湯”,有豬、牛、羊、雞、魚等諸多湯品,是用這些食物的骨肉與麥仁或大米、小米、高粱等一同熬制而成,稠乎乎的,類似於古代隻限於貴族食用的“羹”或“肉羹”。後又檢索瞭一下,類似的這種湯,在寧夏西北地區被稱為“米肉粥”或“肉粥”,是回族人傢的傢常便飯,當然人傢隻用牛羊等清真食物熬制。西式餐廳的牛肉湯,也是加瞭粉子並同樣熬得稠乎乎的,不知能否一同視為“米肉粥”、“肉粥”或“羹”、“肉羹”或“糝湯”、“糝”。

還有一種介紹說,糝湯是從元代由蒙古傳入中原及運河流域的,後於明末清初資本主義萌芽時期開始在商埠、鬧市、驛站、碼頭等客源充足的地帶擺攤設點,批量發展。對此種說法,我以為有一定道理,但也認為,中原及運河流域歷來為農業地區,是華夏的糧倉,祖先們既然能發明米罐菜甏飯碗水缸等制陶技術,那麼在煮肉煲湯時順便抓把稻米谷子大麥仁放進去,使“肉”、“湯”、“飯”三合一,應該不是什麼難題,隻是沒有“糝湯”這個後世的稱呼罷瞭。

但不管怎麼說,不管“糝湯”是與皇帝有關還是與“書聖”有關,或與其他什麼有關,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:“糝湯”是個好東西,養人。

在臨沂、在濟寧,“糝湯”屬於早點,主要以簡陋的路邊店和地攤兒經營為主。搭個棚

、支口鍋、落個鏊子、擺幾張桌凳,即可起早貪黑燒湯、搟餅,開張經營。有賣的就有買的,隻要主人勤快,不辭辛苦,一般的攤點兒都能維持下去,有的能持續幹幾年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,發展成為祖傳的老店。估計堂堂清帝乾隆所喝的“糝湯”應是由老店特別制作和奉獻的。

在純農業時代,“糝湯”與其它飲食的做法,想必沒有太多的講究。那時的“糝湯”應該是本色食品,使用的都是無污染、無公害、無食品添加劑的有機綠色原料,即使是“藥料”也不會有動則幾種、十幾種、二十幾種的“祖傳秘方”。那時的“糝湯”應該是真正的原汁原味。

臨沂與濟寧的“糝湯”,經營場所都差不多,但各有不同風味和特點。臨沂的表現為油、熱、辣、咸、黑、稠,味道厚重,顏色不大好看,粘乎乎一碗下肚,得喝一上午熱水才能沖開;濟寧的清、淡、香、白,不稀不稠,不咸不辣,喝下去很暖胃。臨沂的辣是胡椒起的作用,濟寧不放胡椒,放幾縷薑絲,不吃薑絲不顯辣。濟寧湯菜受淮揚和蘇杭影響較大,菜肴和湯品講求清淡、鮮亮,口味適中。

濟寧的“糝湯”,以“羊糝湯”常見,個別賣“羊糝湯”的還兼賣“羊湯”,或以賣“羊湯”為主,兼賣“羊糝湯”,店牌上同時寫著“羊湯羊糝”。這樣的店往往不如集中精力單賣一種讓人感到正規、正宗。

濟寧喝“羊糝湯”通常會侵個雞蛋,將生雞蛋磕在湯碗裡,打散,然後從鍋裡舀出一勺滾湯倒進去沖開,並順便在湯面上捏撒上幾絲薑絲、點幾滴香油,有的還撒點芫荽,不僅好看,喝起來還很是味。

喝“羊糝湯”可配油餅或幹面餅,泡著吃,或抹點紅辣椒糊子幹吃並喝湯順順,以免噎著。油餅或幹面餅,糝湯店自己做,也有的小店、小攤兒從別處批發,賣現成的,省事。

濟寧的“羊糝湯”,各傢做法大同小異。“羊糝湯”以羊大骨、大梁骨和羊肉為主料,以麥仁和稀面糊為輔料。調料主要有薑、鹽、料酒、羊油、香油、辣椒油、芫荽等。藥料主要有白芷、砂仁、懷山、草寇、肉蔻、豆蔻、草果、香葉、丁香、花椒等,其中白芷用帶皮整塊的,三塊或四塊直接下鍋,其他需要裝進藥料包,趁機下鍋。各種藥料的多少和搭配比例以及何時下鍋、何時撈出,是經營秘密和秘方,我知道,但不便寫明,也不轉讓。能寫明的都是大傢喝湯時能親眼見到的,不保密。

燒“羊糝湯”,事先須將羊骨頭和羊肉用清水浸泡祛除污血和膻腥,一般冬天浸泡12小時以上,夏天8小時左右,夏天要換幾次水,以免把骨頭和肉泡臭瞭。麥仁和稀面糊也需事先泡泡,麥仁泡軟後單獨煮爛再摻和進燒好的糝湯裡,泡稀面糊的水要倒掉,重新換上清水攪拌均勻後再慢慢邊攪拌邊下鍋,這樣湯裡不會起面疙瘩。薑要各切成末和絲,末一碗、絲一碗,薑末與涼水一同下鍋,用於祛腥;薑絲專門撒在盛好的湯碗裡,可提前用清水泡泡,去辣生脆。泡薑絲的汁水千萬別倒瞭,要將其倒進湯鍋裡,祛腥增鮮。

燒“羊糝湯”的鐵鍋是特制的專門加瞭約高20公分鐵皮箍圈的深湯鍋。“竹竿巷”的鐵匠鋪有賣。爐子一般砌個地鍋腔子,燒煤炭,煤炭的火,猛、穩,大小可調控。

“羊糝湯”作為通常的早點,買賣人傢要趕在早晨6點前開門營業,就需凌晨1點左右開始忙活。燒湯、活面、搟餅、切肉,幾個人同時分工進行。濟寧有幾傢買賣比較興旺的糝湯店,幹活的都是20歲左右的女孩子,不分冬夏,天天從凌晨1點一直幹到上午10點、11點左右,十分勤苦。

糝湯店開得好壞關鍵在湯,因此負責燒湯的或是老板自己及傢人,或是交辦給非常信任、放心的熟練工。燒湯環節涉及許多技巧甚至秘方,專事燒湯的雇工大多與老板有直接或間接的親戚關系。

每天凌晨1點左右,開始點爐子生火燒水,一大鍋燒開,約1個半小時,到2點30分左右。水開後放骨頭熬骨頭湯,大火熬約2小時,到4點30左右。湯見濃白,接著放羊肉,開鍋,大羊煮45分鐘,小羊煮30分鐘,全部煮完撈出來,在5點15左右。然後倒稀面糊,中火,邊熬邊攪,至5點30左右成湯。之後,小火、微火,一直保持至9點半左右將湯舀凈賣完。

一大鍋湯,買賣特好的店,平均每鍋能賣出1000碗,稍好的能賣出600—800碗,稍差的在300碗左右。各傢燒多少湯、賣多少碗,都有數,一般不會浪費。店裡自己加工的油餅或幹面餅,也掌握在可控范圍內。如按300碗銷售量,需兩袋100斤面,按烙好的餅1斤出1斤3兩計算,100斤面至少能烙出130斤餅。煮好的羊肉不現賣,而是涼透後放冰櫃裡冷凍至生硬,便於切薄片撒到湯裡,或單獨加醬油、蔥絲調拌。熟羊肉的銷售量,按售300碗湯算,每天大約能售出30——40斤。

現在糝湯加雞蛋一般賣1塊5每碗,油餅或幹餅約2塊7每斤,熟羊肉30元每斤。一個平均每天賣300碗的小店,忙活一大清早、一大上午,掙不多,也就平均每天純利200到300塊錢。好的,能凈掙500左右,特好的如“小南門”的"楊傢",如"太東商城"的"劉傢",都是每天早晨排著長隊喝湯吃餅的,人傢是掙一千還是兩千,咱不好亂說。

濟寧城裡經營“糝湯”在二十年以上的,我認識的有兩傢,一傢是原“小閘口”運河西岸的“金傢”,一傢是市委黨校路對面、“半截閣”路口的“王傢”;經營時間在十年以上的,我認識的也有兩傢,一傢是“小南門”的“楊傢”,一傢是“楊傢”北邊、“十五中”北側的“黨傢”。

以上四傢,均為回民開辦,做法和味道是正宗的“清真”。“金傢”和“王傢”的路邊店,沒有字號,隻在門口擺個寫著“糝湯”的牌子,“金傢”因所在地拆遷,前幾年不知搬往何方,“王傢”一兩年來斷斷續續,有時幹、有時關門。“楊傢”和“黨傢”兩傢買賣做得一直火紅,“楊傢”從十多年前路邊的糝湯棚子發展到前幾年的“三層樓”——字號為“楊興海糝湯”;“黨傢”的店鋪雖破,卻不妨礙其在07年初正式組建餐飲公司,廣招加盟,品牌叫“黨記糝湯六百碗”。

這四傢,除“金傢”外,王、楊、黨三傢多少有拐彎摸角的親戚關系,彼此偶爾見面會交流些如何改進糝湯、進一步提升質量和口味的問題。三傢中,黨校“王傢”的老王年齡最大,今年已年邁70。老王在80年代初40多歲的時候開始擺攤兒,先是在黨校東側的路口,擺瞭十多年,90年代後,在黨校路對面的“半截閣”街道路口置辦瞭門面,有瞭固定場所。老王的店屬於小店,每天也就賣個400碗左右,收益較穩定,日積月累也較為可觀。兩年前買賣正常的時候,雇有6到8個員工。

糝湯”是流行魯南臨沂一帶的小吃,也是流行魯西南濟寧等地的小吃。“糝湯”的起源和主要流行地,從網上看,都說是屬於臨沂。 “糝湯”的“糝”,在魯南、魯西南隻讀作“sha”,與“啥”同音。“糝”字的讀音和意義,據臨沂方面考證,一說與清朝皇帝乾隆有關,一說與東晉“書聖”王羲之有關。具體與誰有關,能否二選一,他們自己內部有兩傢意見,並不一致。我個人認為,為便於統一認識、統一形象和品牌,臨沂方面可由權威部門出面,對兩傢意見進行協調和商量,或采取投票的方式決定取舍。不然,一傢人總說兩傢說,婆說婆有理、公說公有理,老那麼爭下去,容易讓外人見笑。 在此問題上,濟寧及其他地方,基本沒有參與爭論,保持緘默,光吃不說,“食不語”,表現得比較清醒、冷靜、理智和客觀。 檢索臨沂方面提供的資料,“糝湯”,有豬、牛、羊、雞、魚等諸多湯品,是用這些食物的骨肉與麥仁或大米、小米、高粱等一同熬制而成,稠乎乎的,類似於古代隻限於貴族食用的“羹”或“肉羹”。後又檢索瞭一下,類似的這種湯,在寧夏西北地區被稱為“米肉粥”或“肉粥”,是回族人傢的傢常便飯,當然人傢隻用牛羊等清真食物熬制。西式餐廳的牛肉湯,也是加瞭粉子並同樣熬得稠乎乎的,不知能否一同視為“米肉粥”、“肉粥”或“羹”、“肉羹”或“糝湯”、“糝”。 還有一種介紹說,糝湯是從元代由蒙古傳入中原及運河流域的,後於明末清初資本主義萌芽時期開始在商埠、鬧市、驛站、碼頭等客源充足的地帶擺攤設點,批量發展。對此種說法,我以為有一定道理,但也認為,中原及運河流域歷來為農業地區,是華夏的糧倉,祖先們既然能發明米罐菜甏飯碗水缸等制陶技術,那麼在煮肉煲湯時順便抓把稻米谷子大麥仁放進去,使“肉”、“湯”、“飯”三合一,應該不是什麼難題,隻是沒有“糝湯”這個後世的稱呼罷瞭。 但不管怎麼說,不管“糝湯”是與皇帝有關還是與“書聖”有關,或與其他什麼有關,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:“糝湯”是個好東西,養人。 在臨沂、在濟寧,“糝湯”屬於早點,主要以簡陋的路邊店和地攤兒經營為主。搭個棚 、支口鍋、落個鏊子、擺幾張桌凳,即可起早貪黑燒湯、搟餅,開張經營。有賣的就有買的,隻要主人勤快,不辭辛苦,一般的攤點兒都能維持下去,有的能持續幹幾年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,發展成為祖傳的老店。估計堂堂清帝乾隆所喝的“糝湯”應是由老店特別制作和奉獻的。 在純農業時代,“糝湯”與其它飲食的做法,想必沒有太多的講究。那時的“糝湯”應該是本色食品,使用的都是無污染、無公害、無食品添加劑的有機綠色原料,即使是“藥料”也不會有動則幾種、十幾種、二十幾種的“祖傳秘方”。那時的“糝湯”應該是真正的原汁原味。 臨沂與濟寧的“糝湯”,經營場所都差不多,但各有不同風味和特點。臨沂的表現為油、熱、辣、咸、黑、稠,味道厚重,顏色不大好看,粘乎乎一碗下肚,得喝一上午熱水才能沖開;濟寧的清、淡、香、白,不稀不稠,不咸不辣,喝下去很暖胃。臨沂的辣是胡椒起的作用,濟寧不放胡椒,放幾縷薑絲,不吃薑絲不顯辣。濟寧湯菜受淮揚和蘇杭影響較大,菜肴和湯品講求清淡、鮮亮,口味適中。 濟寧的“糝湯”,以“羊糝湯”常見,個別賣“羊糝湯”的還兼賣“羊湯”,或以賣“羊湯”為主,兼賣“羊糝湯”,店牌上同時寫著“羊湯羊糝”。這樣的店往往不如集中精力單賣一種讓人感到正規、正宗。 濟寧喝“羊糝湯”通常會侵個雞蛋,將生雞蛋磕在湯碗裡,打散,然後從鍋裡舀出一勺滾湯倒進去沖開,並順便在湯面上捏撒上幾絲薑絲、點幾滴香油,有的還撒點芫荽,不僅好看,喝起來還很是味。 喝“羊糝湯”可配油餅或幹面餅,泡著吃,或抹點紅辣椒糊子幹吃並喝湯順順,以免噎著。油餅或幹面餅,糝湯店自己做,也有的小店、小攤兒從別處批發,賣現成的,省事。 濟寧的“羊糝湯”,各傢做法大同小異。“羊糝湯”以羊大骨、大梁骨和羊肉為主料,以麥仁和稀面糊為輔料。調料主要有薑、鹽、料酒、羊油、香油、辣椒油、芫荽等。藥料主要有白芷、砂仁、懷山、草寇、肉蔻、豆蔻、草果、香葉、丁香、花椒等,其中白芷用帶皮整塊的,三塊或四塊直接下鍋,其他需要裝進藥料包,趁機下鍋。各種藥料的多少和搭配比例以及何時下鍋、何時撈出,是經營秘密和秘方,我知道,但不便寫明,也不轉讓。能寫明的都是大傢喝湯時能親眼見到的,不保密。 燒“羊糝湯”,事先須將羊骨頭和羊肉用清水浸泡祛除污血和膻腥,一般冬天浸泡12小時以上,夏天8小時左右,夏天要換幾次水,以免把骨頭和肉泡臭瞭。麥仁和稀面糊也需事先泡泡,麥仁泡軟後單獨煮爛再摻和進燒好的糝湯裡,泡稀面糊的水要倒掉,重新換上清水攪拌均勻後再慢慢邊攪拌邊下鍋,這樣湯裡不會起面疙瘩。薑要各切成末和絲,末一碗、絲一碗,薑末與涼水一同下鍋,用於祛腥;薑絲專門撒在盛好的湯碗裡,可提前用清水泡泡,去辣生脆。泡薑絲的汁水千萬別倒瞭,要將其倒進湯鍋裡,祛腥增鮮。 燒“羊糝湯”的鐵鍋是特制的專門加瞭約高20公分鐵皮箍圈的深湯鍋。“竹竿巷”的鐵匠鋪有賣。爐子一般砌個地鍋腔子,燒煤炭,煤炭的火,猛、穩,大小可調控。 “羊糝湯”作為通常的早點,買賣人傢要趕在早晨6點前開門營業,就需凌晨1點左右開始忙活。燒湯、活面、搟餅、切肉,幾個人同時分工進行。濟寧有幾傢買賣比較興旺的糝湯店,幹活的都是20歲左右的女孩子,不分冬夏,天天從凌晨1點一直幹到上午10點、11點左右,十分勤苦。 糝湯店開得好壞關鍵在湯,因此負責燒湯的或是老板自己及傢人,或是交辦給非常信任、放心的熟練工。燒湯環節涉及許多技巧甚至秘方,專事燒湯的雇工大多與老板有直接或間接的親戚關系。 每天凌晨1點左右,開始點爐子生火燒水,一大鍋燒開,約1個半小時,到2點30分左右。水開後放骨頭熬骨頭湯,大火熬約2小時,到4點30左右。湯見濃白,接著放羊肉,開鍋,大羊煮45分鐘,小羊煮30分鐘,全部煮完撈出來,在5點15左右。然後倒稀面糊,中火,邊熬邊攪,至5點30左右成湯。之後,小火、微火,一直保持至9點半左右將湯舀凈賣完。 一大鍋湯,買賣特好的店,平均每鍋能賣出1000碗,稍好的能賣出600—800碗,稍差的在300碗左右。各傢燒多少湯、賣多少碗,都有數,一般不會浪費。店裡自己加工的油餅或幹面餅,也掌握在可控范圍內。如按300碗銷售量,需兩袋100斤面,按烙好的餅1斤出1斤3兩計算,100斤面至少能烙出130斤餅。煮好的羊肉不現賣,而是涼透後放冰櫃裡冷凍至生硬,便於切薄片撒到湯裡,或單獨加醬油、蔥絲調拌。熟羊肉的銷售量,按售300碗湯算,每天大約能售出30——40斤。 現在糝湯加雞蛋一般賣1塊5每碗,油餅或幹餅約2塊7每斤,熟羊肉30元每斤。一個平均每天賣300碗的小店,忙活一大清早、一大上午,掙不多,也就平均每天純利200到300塊錢。好的,能凈掙500左右,特好的如“小南門”的"楊傢",如"太東商城"的"劉傢",都是每天早晨排著長隊喝湯吃餅的,人傢是掙一千還是兩千,咱不好亂說。 濟寧城裡經營“糝湯”在二十年以上的,我認識的有兩傢,一傢是原“小閘口”運河西岸的“金傢”,一傢是市委黨校路對面、“半截閣”路口的“王傢”;經營時間在十年以上的,我認識的也有兩傢,一傢是“小南門”的“楊傢”,一傢是“楊傢”北邊、“十五中”北側的“黨傢”。 以上四傢,均為回民開辦,做法和味道是正宗的“清真”。“金傢”和“王傢”的路邊店,沒有字號,隻在門口擺個寫著“糝湯”的牌子,“金傢”因所在地拆遷,前幾年不知搬往何方,“王傢”一兩年來斷斷續續,有時幹、有時關門。“楊傢”和“黨傢”兩傢買賣做得一直火紅,“楊傢”從十多年前路邊的糝湯棚子發展到前幾年的“三層樓”——字號為“楊興海糝湯”;“黨傢”的店鋪雖破,卻不妨礙其在07年初正式組建餐飲公司,廣招加盟,品牌叫“黨記糝湯六百碗”。 這四傢,除“金傢”外,王、楊、黨三傢多少有拐彎摸角的親戚關系,彼此偶爾見面會交流些如何改進糝湯、進一步提升質量和口味的問題。三傢中,黨校“王傢”的老王年齡最大,今年已年邁70。老王在80年代初40多歲的時候開始擺攤兒,先是在黨校東側的路口,擺瞭十多年,90年代後,在黨校路對面的“半截閣”街道路口置辦瞭門面,有瞭固定場所。老王的店屬於小店,每天也就賣個400碗左右,收益較穩定,日積月累也較為可觀。兩年前買賣正常的時候,雇有6到8個員工。

上一篇:花椒大料,所謂的大料指的是什麼?

下一篇:鄭州哪傢道口燒雞最好吃

標籤清單